第一章 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系统谋划,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信仰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始终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任务,十八大以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3次重大部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打出一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持续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组合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体现在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行动上。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自上而下分两批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
这次活动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自学……广大党员干部静下心来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理解。
沉下心来学、带着问题学、对照镜子学……省区市党委常委班子集中学习7天以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企业、中管高校以及市县领导班子集中学习5天以上。76.7万名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状况,讲党课131.5万场。深学、细照、笃行,广大党员干部把为民务实清廉理念植根于灵魂深处。
贯彻整风精神,召开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真刀真枪触及思想灵魂——这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鲜明特点。
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领导班子集体把脉会诊,开展深入坦诚的党内谈心活动,从严从实查摆剖析问题,领导干部对照检查深挖根源。
不放“空炮”“礼炮”、不搞莺歌燕舞,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出了党内生活新气象。标杆引领之下,3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比着学、跟着做,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在涉及6900多万名党员的民主评议中,被评为“好”的占78.8%,“一般”的占20.6%,“差”的占0.6%。
坚持立行立改、上下联动,专项整治、正风肃纪,教育实践活动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
中央确定的21项专项整治任务得到集中整治,狠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整治,一大批涉法涉诉、征地拆迁、上学就医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被坚决纠正。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最大收获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系统学习,最深切感受是干部亲了、事好办了、群众满意度提高了,最鲜明特点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肃了、认真了,最显著成效是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群众充分认同,党内外积极评价。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思想、作风、党性上又一次集中“补钙”“加油”。
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
专题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1.8万名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书记紧扣“三严三实”,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带头讲党课。
两月一专题、一月一研讨,各级党委(党组)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研学、个人自学等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对照正反典型深刻剖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领导干部绷紧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对照老一辈革命家崇高风范、对照先进人物和身边先进典型,重温党的光荣传统和入党时的初衷;联系反面典型特别是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汲取深刻教训,受到深刻教育和警醒。
以践行“三严三实”为主题,258个省部级单位党委(党组)及其内设机构和市、县单位领导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基层党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深刻感受到经历一场严肃的政治点名、党性洗礼和作风锤炼,表示要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聚焦不严不实问题,不等不拖、立行立改,专题教育持续改“四风”转作风。
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200多个地方和单位列出“为官不为”具体表现,开展专项整治;80多个地方和单位制定干部能上能下、领导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实施办法。
部分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贪腐和执法不公——各地组织开展“四个排查”,集中整治征地拆迁、“三资”管理、农村低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查处与民争利、庸懒散拖等案件3.8万件。
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权力运行中的漏洞和“暗门”——40多个省部级单位健全权力清单制度,30多个省部级单位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严肃查处违规用权、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案件,形成强大震慑。
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经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淬炼”,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加明显,在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到了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到了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到了实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从2016年2月开始,“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学习教育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突出以上率下,突出问题导向,突出日常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学实做、解决问题、发挥作用。
分专题学习研讨、开展集中学习和轮训、深入基层讲党课,专题教育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抓起,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全面掌握党章党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引导每个支部、每名党员都学起来,是专题教育的鲜明特点。
依托“三会一课”组织党员学——全国390多万个党支部普遍开展专题学习讨论4次以上,党小组1至2个月进行1次集中学习。
党支部书记领着党员学——全国培训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党务骨干360多万人次,引导他们用身边故事、群众语言带着党员一起学习。
运用新媒体方便党员学——基层党支部普遍建立党员微信学习群,打造“指尖上的课堂”,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
湖北、江西等20多个省区市和60多家中央部门单位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固定1天,每次确定主题,组织党员集中学、听党课、交党费,同时开展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各地还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制作“口袋书”和提示卡等,深化学习教育效果。
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抓手,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四讲四有”“四个合格”为标尺,主动对照、深入查摆,学思践悟、筑牢“初心”。
在政治合格上,省级党委(党组)开展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专题研讨,引导大家筑牢忠于核心、维护核心的思想根基。
在执行纪律合格上,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准则》《条例》,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检身正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说清楚纪检机关谈话函询的具体问题,做到对党忠诚老实。
在品德合格上,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抓起,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做起,从小事小节改起,把合格党员标准融入家庭建设。
在发挥作用合格上,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政绩考核评价、表彰激励先进典型、探索容错纠错机制等举措,引导党员干部担当负责、苦干实干,聚力脱贫攻坚、保障G20峰会、筹办冬奥会、抗灾抢险……处处都有广大党员冲锋一线的身影。
对标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专题教育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党员、干部问题和党组织问题一起整改,努力使党员干部有新形象、党组织工作有新气象。
整治“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现象,全国共对工作不在状态、不适宜担任现职的13700多名干部作出调整。针对少数党员“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不守规矩”等问题,许多地方建立不合格表现负面清单,制定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各省区市倒排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7.7万个。着眼加强基础工作、补齐工作短板,中组部组织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等基层党建7项重点任务,落到人、落到事,盯住抓、抓具体,一项一项见到实效。
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正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二章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挂在山上,像一根细细的绳子,一头连着山下的世界,一头连着山巅上风筝般的海嘎村。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初到村里时,土豆是村里人最拿得出手的待客之物,仅有的几处砖房被视为“豪宅”。短短几年,柏油路通到了每个自然村,村里小楼林立,海嘎村成了花园村。“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杨波参与并见证了这场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共有19.5万名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派驻村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将第一书记选准
海南琼海市石壁镇南通村,地处五指山余脉的大山深处,村民主要靠种植橡胶、槟榔为生,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加上靠天吃饭的粗放种植,让这个琼海最偏远的村子深陷贫穷多年。来自海南省农业厅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谢有志,凭着一身农业技术,立足林地多、有养蜂传统的实际,引导村民发展林下养鸡和林下养蜂。依托省农业厅的项目和技术优势,被列入琼海市“十三五”整村推进脱贫村的南通村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离不开第一书记这支先锋队。2015年4月,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2017年4月,中组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进一步把第一书记这支队伍选派好、管理好、使用好。一大批优秀干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怀着激情、带着责任,奔赴脱贫攻坚战场奋发作为。
供需如何对接?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组织专门力量排查基层需求情况和干部队伍情况,“菜单式”遴选“对路”干部。放眼全国,党政部门干部派驻软弱村、经济部门干部派驻穷村、政法部门干部派驻乱村、涉农科技部门干部派驻产业村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模式广为采用。
选派范围覆盖所有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这两个全覆盖是党中央划定的“硬杠杠”。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达标,一些地方还自我加压,对特殊类型村应派尽派。福建的选举难点村、河南的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新疆的维稳任务重点村,也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
选派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能力关,关关都要过硬。“农村生活条件艰苦、矛盾错综复杂、利益千丝万缕,没有两把刷子,干不了第一书记。”多地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人选条件要坚持质量第一。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老干部老同志,主动申请担任第一书记。今年59岁的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吴树兰,三次响应号召下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走上稳定的脱贫路,被评为全国劳模,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四项任务扛肩上:为第一书记明责
“这些坐办公室的领导,来村里能干啥?”为回答第一书记“到底干什么”,《通知》明确了第一书记的四项职责: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筑牢堡垒有靠山。广大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辽宁,第一书记累计帮助调整村“两委”成员5610人,新发展党员5669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8075人;在安徽,85%的选派村党建工作从后进变先进……在村民眼中,村党支部成了靠山;在村干部心中,自己说话的底气足了。
精准扶贫有路子。立足自身优势和任职村资源优势,第一书记们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培育产业、引进项目、争取政策……财政部派驻湖南平江县横冲村第一书记高杰,带动村民参与创新创业,使集体经济零收入的横冲村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热点村、集体经济示范村。
谋发展更重民生。第一书记们竭尽所能为群众解决水、电、路、学、房等实际困难,在一桩桩好事实事中传递为民情怀。安徽太湖县九龙村第一书记杨传杰,在全村28个村民组13个不通路的情况下,争取资金,修了12.8公里道路和35处农田水利,实现小山村组组通水泥路,农田旱能浇、涝能排。
村级组织运转更规范。村干部集中办公、值班坐班、财务管理等一批制度逐渐建立,“四议两公开”加速落实,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氛围渐浓。在世界屋脊西藏,第一书记帮助新建完善规章制度6443个,协助组织召开群众大会6万多次,组织爱国主义和政策宣讲、法律普及6.5万次。
动真碰硬管得严:促第一书记有为
好书记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天津、辽宁、吉林、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陆续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剑指“走读”“混日子”“两不管”等现象。
管理权限明确县乡为主、多方共管。《通知》要求,第一书记由县级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县级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担负直接管理责任。河南、广西等地多部门联合成立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市县成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等多种管理方式,也使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更精细,杜绝“管理真空”,确保在岗有为。
日常管理突出刚性约束。第一书记公开承诺、工作例会、定期汇报、请假销假、廉洁自律等制度在各地普遍建立。有22个省区市规定第一书记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山东、湖北等地出台不插手发包工程、不吃请、不饮酒等“十条禁令”;天津、河北、海南等地通过巡回督导、电话查岗、随机调研等形式,为第一书记戴上“紧箍”。
考实评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对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规定动作”,如何考准考实、评出效果?黑龙江、江西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采取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座谈走访、考核组评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综合研判。一些中央和国家单位试水第三方评估。福建、四川、云南、青海等地动真碰硬,结合暗访督导和考核结果,两年多来召回调整不胜任的第一书记7000余名。
表现优秀者,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把第一书记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已是通行做法。两年多来,全国第一书记队伍中,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
全程指导配“后援”:让第一书记无忧
2016年4月15日,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内蒙古、甘肃、新疆等7省区的100余名第一书记,将一周所学装进行囊,奔赴各自的任职村。针对部分第一书记没下过基层、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情形,各级加大培训力度,两年多来各省区市从省级层面组织开展示范培训班110余期,省市县三级共培训20万人次。
结对帮带、工作指导使第一书记履职更从容。上海、广东、贵州要求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分别确定1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联络员,给予第一书记全程跟踪指导。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级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使其成为部门结对、单位联村的纽带,把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化为“后援”。中宣部、人民日报社、清华大学等单位与第一书记建立定期沟通、重点难点问题联合会诊等工作机制,合力破解难题。
消除后顾之忧,第一书记才能待得住。普遍政策是,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内蒙古、西藏、新疆对派往边境村等艰苦边远地区的第一书记,由派出单位和派驻村所在市县,参照同类同级人员的地区性津贴标准,发放相应补助。
“有钱办事”也得到有力保障。浙江、海南等15个省区市由省级财政统筹,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万元标准为第一书记安排工作经费,河北、安徽还将这个标准提升到3万—5万元。内蒙古、河南每年按每村50万元标准,为第一书记安排专项帮扶经费,用于支持村里发展。
眼下,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3年多时间,全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且剩下的大都是“硬骨头”。人们期待,广大第一书记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带领贫困地区群众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第三章 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领、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内政治生活没有“休止符”。新形势下,如何更加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扎实地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广大党员必须勇做自我革命的战士,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信念,不断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添柴加火,让党内政治生活的炉火烧得更旺。
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红脸出汗,注入通透身心的清醒剂
民主生活会,应当怎么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好民主生活会,关键是标准要定得高、尺子要把得严、功夫要下得深,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好民主生活会,为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6年12月党中央颁布新修订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为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提供了基本遵循。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以中央政治局为标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民主生活会不是无的放矢,不能临时走过场。会前扎实的学习,才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各级各地普遍采取党委(党组)会、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打牢思想基础。
民主生活会必须查找问题、党性分析。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深入剖析、引以为戒。辽宁、湖南、四川等省从本地发生的拉票贿选、破坏选举重大案件中,深刻反思管党责任缺失、斗争精神不足等问题。
人们看到:自我批评时,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少了,触及灵魂的多了。
人们看到:相互批评时,婉转提出“希望”“建议”的少了,直截了当点问题的多了。
点出问题,指明不足,重在整改。针对在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的问题,各级各地纷纷制定班子和个人整改清单,提出措施、明确时限、责任到人。一些地方和单位把整改方案在电视、报纸、政府网站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实际效果。
从严把关、不当“宾客”,开好民主生活会,离不开严督实导、压实责任。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督导组层层督促指导,实行全覆盖督导,为领导班子上了发条、紧了螺丝,推动民主生活会不断取得高质量、好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开好民主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组织生活会如何提升“含金量”:融入日常,强化组织意识和党的观念
“参加支部生活会,我们都是平等的、普通的一员,这也是作为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2015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为全党作出表率。
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党小组开展组织生活、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好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高度重视。
基层党组织类型多、面广量大,党员数量多、情况复杂,如何才能让组织生活会取得良好效果?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各地不盲目铺开、先行先试,不强求一律、分类施策。全国有8.1万个村(社区)、机关、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开展试点、探索经验,3000多个市、县党委书记的联系点先行一步、作出示范。
“支部组织生活会还是头回这样开,虽然批评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但嘴上认账、心里服气。”这是不少支部委员对组织生活会的共同感慨,也反映出广泛开展谈心的实效。支部书记与班子成员把以往打“肚皮官司”的话当面锣、对面鼓讲了出来。有的还请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街坊当“调停人”,对有矛盾的党员耐心劝导,解开“扣子”、化解积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岗位特点和履职情况,照单画像,既查“常见病”也查“特色病”。
同样,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中,全国400多万个基层党支部严肃认真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揭短亮丑。有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检查了支部履行政治功能不够,带富能力不强;有的机关党支部书记检查了重业务、轻党建,存在“灯下黑”“两张皮”现象;有的支委批评书记“办事有私心、一碗水端不平”……
大家普遍感到,这样的组织生活会才有“含金量”,不仅解开了思想疙瘩,而且依靠自身解决了思想、作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组织生活会不是一阵风、不能走过场,重在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从学习谈心,到查找问题,再到整改公示……在日常年度组织生活会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照党章标准,自觉进行党性分析,不断强化党的观念、提高党性修养。
实践证明,开好组织生活会,融入日常、做在经常,广大党员组织意识、党的观念就能不断得到强化。
“三会一课”如何焕发新生机:创新形式,好传统拓展新功效展现新活力
“三会一课”是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对基层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列为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首要内容,为基层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三会一课”制度划定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各地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抓实抓好“三会一课”,使“三会一课”这一传统法宝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如何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是开展“三会一课”时需要实践破题的问题。为此,各地把开展经常性政治学习和教育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谋划。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有的以“在党一辈子、忠诚一辈子”、有的围绕“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等主题,组织党员学习研讨。
如何探索“三会一课”的有效形式,以解决党员难集中,学习形式老套等老大难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形式创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有的地方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让党员受到精神洗礼;有的地方运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打造“指尖上的课堂”,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这些新探索,让党员愿参加、想参加,有收获、见实效。
作为“三会一课”的关键环节,讲党课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展示自身党性修养、现实思考和锤炼党性的大舞台,也是广大党员重温党史、学习经典的重要载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767万名领导干部讲党课1315万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讲专题党课,1.8万名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书记紧扣“三严三实”主题,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带头讲党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到所分管领域和联系单位给基层党员讲党课,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党员利用工作间歇,开展微党课、微讲座,引导身边党员自我反思深省、主动接受教育。
强化政治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创新活动形式,“三会一课”这个好传统就可以焕发新功效、展现新活力。
第四章 坚如钢铁的先锋队伍怎样锻造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来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严把入口、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疏通出口,引导广大党员践行“四个合格”,着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为党员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来看一组数据:2012年,全国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比例为7∶3∶1;到了2016年,这个比例达到了11∶5∶1。数据的前后变化,源自5年来各地各单位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14年,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发展党员标准、程序。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细则》要求,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考察。辽宁、江西、广东、甘肃等地分领域提出发展党员具体标准,西藏、新疆和4省藏区深入考察发展对象在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斗争中的担当作为和具体表现。
为防止和纠正“人情党员”“曲线入党”“带病入党”,各地还严格落实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等制度。5年来,全国有4.3万名预备党员被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党员队伍分布及结构是否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近年来,各地各单位加大在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航天科工、冀中能源梧桐庄矿等国有企业注重把一线工人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工人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近两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从优秀劳务派遣工当中发展269名新党员;四川凉山探索实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打破村域界限吸收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深圳以“千人计划”“孔雀计划”团队中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大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新疆实施发展党员5年规划,每年新发展党员中,农牧民占25%以上,少数民族占45%以上。
据统计,2016年新发展党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生产工作一线人员、少数民族占比,分别比2012年提高9、5.7、0.4个百分点。基层普遍反映:“现在入党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质量更高,吸引了大量信仰坚定、素质优良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固本培元强筋壮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组织入党一阵子,思想入党一辈子。5年来,各级党组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以贯彻实施《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为抓手,扎实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各级党组织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规范行为。省级党委(党组)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许多市、县党委坚持每周利用1个晚上,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基层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上党课为基本形式,定时间、分专题组织党员集中学习。
为引导广大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各级党组织抓牢党性教育、道德建设。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能引领人、鼓舞人、激励人,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等一批先进典型被相继推出;建党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隆重表彰10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00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300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学习《红色家书》《风范 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警示录》,教育大家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不仅补足精神之钙,还注重培训以“强身”。今年5月,来自15个省区的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党支部书记齐聚北京市委党校二分校,参加中组部举办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训示范班。“这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务实管用、收获很大。”参训学员纷纷点赞。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组部已举办类似示范培训班435期,培训各领域党支部书记、党员4.6万名。
有了示范培训作为样板,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工作中,各地各单位对党员进行差异化、精准化培训。《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1909万人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3.4亿人次,培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1372.6万人次、新党员769.8万人次、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员1779.1万人次,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2715.5万人次。
适应时代发展,创新载体手段,党员教育内容更丰富、平台更多样、方式更灵活。5年来,中组部完成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改版升级,依托共产党员网建成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和党性教育基地网上展馆,改版优化共产党员电视栏目、手机报,开通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1500万;全国共开办党员教育网站1.3万个、电视栏目(频道)1900个、手机报6900个、微信公众号2.6万个。
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在党组织熔炉中锤炼党性
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散一尺。在不在支部、转没转组织关系、过没过组织生活、违纪违法是否得到及时处理……这些党员基本情况,都必须纳入党员日常管理制度之中。
5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基本制度严起,从基础工作抓起,做细做实党员管理,积极破解工作难题,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的意识、践行“四个合格”、树立先锋形象。
当前,各地各单位已将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参加“三会一课”等经常性工作列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排查清理,掌握党员管理基本情况,督促每个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员日常管理制度。23个省区市和60多家中央单位以党支部为单位,每月固定1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听党课、交纳党费,同时开展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解决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问题。
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易挂空挡问题,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无论党员流入流出,党组织始终是“铁打的营盘”。北京与河北、江苏、福建等省区建立“协商共管,协作共建”机制,共在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00多个,接收流动党员8600多名。
不仅严格日常管理,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也是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2014年,中组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明确不合格党员认定标准、处置程序和政策界限,要求各级党组织准确认定不合格党员,并严格依据程序进行处置。2016年,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失联党员规范管理和组织处置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各地各单位加强政策指导,坚持精细操作,处置工作有序推进。江苏从9个方面明确不合格党员40种具体表现;海南、云南省委组织部对市县制定的不合格党员表现进行审核把关;福建、江西等地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和帮教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过去,一些党员“不在组织、不像党员、不起作用、不守规矩”,松松垮垮、形象散漫;如今,群众普遍感到,“党员有了党员样子”“主动服务多了、帮助他人多了”“在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中,哪个是党员一看就知道”,党员队伍形象明显提升。
8900多万“细胞”生机蓬勃,党组织的肌体才能有旺盛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时代的呼唤、事业的要求。只有持续引导广大党员扬起理想风帆,用行动践行“四个合格”,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当先锋、作表率,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五章 啃下“硬骨头” 摘掉“穷帽子”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吕梁看望深度贫困地区的群众,并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铿锵的话语、殷切的期望传递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新指示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一轮轮脱贫攻坚战役,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2年末的10.2%降到2016年末的4.5%,减贫成效举世瞩目。
目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各级党组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将外在推力化成“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这场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选优配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好钢用在刀刃上”
“太行公仆”吴金印,40多年来带领群众治沙造地、绿化荒山、兴办工业,唐庄从一个贫困镇变成全国闻名的富裕镇;山西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60多年来瞄准一张蓝图,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树木成荫的生态绿洲……
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把最优秀、最合适的干部调配到贫困县领导班子,正体现出‘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山西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选优配强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内蒙古、河南、青海等地结合换届,为贫困乡镇增配1名专职抓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职数。目前,中组部共选派912名干部到贫困县挂职扶贫,实现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覆盖。
干部派下去不能不管,还得时时考核。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广西、云南、甘肃等地出台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对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及时提拔重用;陕西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前10名的贫困县主要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宁夏取消对贫困县GDP考核,将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45%。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特别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保持贫困地区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稳定尤为重要。2016年4月,中组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要求各地将其作为一条纪律来执行。
建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筑牢堡垒强筋骨
“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推动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村级党组织。
从抓好村级换届入手,选优配强“带头人”。中组部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对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摸底分析调整,全国共调整5000多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吉林、湖南、云南等地提出村“两委”候选人“负面清单”,严格审核把关,取消不符合资格条件候选人7000多名。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人心不齐、班子不强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组部推动各地每年按照5%—10%的比例倒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各地开展整治行动,配强支部,变“软弱涣散”为“动力车头”。广东制定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三年行动计划,安排340名市县委书记、副书记、组织部长挂点包村;河北、江苏、四川、贵州等地集中整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
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村干部的能力不进则退。近3年来,中央和各地纷纷举办示范培训班提升村党组织的带富能力。河北连续3年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吉林计划3年内对重点贫困村干部轮训一遍。新疆阿克苏、山东滕州、四川内江、湖南汝城等地实行“头雁培养”计划,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实用技能培训。
脱贫一线作表率:党员争做“先锋队”
四川汉源县富林镇青富村贫困户李万军想致富,但苦于没找到挣钱的好门道。“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实施后,李万军被定为党员带头脱贫示范户,他用扶贫资金购买皇菊苗2000株,还有人手把手教他如何管护、打药、施肥……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看干部。各地把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贫困地区党组织和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调动党员脱贫攻坚积极性,强化党员致富带富牵引力,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贡献。
重庆各级党员干部以“一帮一”“一帮多”等方式结对帮扶了160万贫困群众。福建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6万个,6000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广西全区成立党群致富联合体2.1万个,参与农村党员16.5万户。宁夏设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无息发放、滚动使用,惠及党员1万多名,其中80%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安徽宿州实施外出党员返乡创业工程,培育670户返乡党员创业示范户。
脱贫一线活力涌,表彰先进树典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纷纷开展评选表彰活动,“红旗党组织”“星级党员”等成为脱贫一线最响亮的荣誉称号、最可爱的人。
选准用好第一书记:“下得去”更要“干得好”
陕西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但由于交通不便、品种老化,苹果一直卖不上好价钱。第一书记李英来到礼泉张咀村后,提出产业扶贫不能“等靠要”,并利用“学校+农户”的帮扶思路,帮村民闯出一条路。
2015年以来,一批优秀干部像一大把种子,撒在贫困地区的角角落落,他们吃住在村,抓党建、促脱贫解百姓忧,被亲切地称为第一书记。目前,全国共选派了19.5万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各地出台管理、保障、激励的相关政策,让第一书记在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派什么样的干部下去才能“下得去”“干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天津、江苏、上海、湖北、云南、宁夏等地组织专门力量摸底排查基层需求情况和干部队伍情况,通过双向选择、供需对接,“菜单式”遴选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党政部门干部派驻软弱村、经济部门干部派驻穷村、政法部门干部派驻乱村、涉农科技部门干部派驻产业村。
如何才能保证第一书记沉在村里扎扎实实干?各地自有妙招。目前,20多个省区市从省级层面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吉林、河北、重庆等地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按片区建立手机微信群组,对第一书记到村在岗等情况进行考核。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对不胜任的实行“召回”调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书记在一线打硬仗,各方保障必不可少。各地各单位积极落实第一书记有关待遇,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解除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众人拾柴火焰高”
站在山坡上,河北石家庄市秦台村村民张香军喜滋滋地瞅着130多亩核桃,挂果率比往年翻了几番,“多亏市科技局的扶贫干部找来专家,联系企业捐了价值一万块钱的农药,治好了蚜虫病。”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去年3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为边远一线送来人才福音:加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力度,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面八方的人财物不断向贫困地区聚集。
把脉开方、对症下药,瞄准问题再射靶。山东每年选派120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欠发达地区一线岗位挂职。甘肃实施“金融和科技人才引进行动”,解贫困地区之渴。新疆库尔勒实行“人才+项目+基地+农户”,组织乡土人才与农户结成“创业链”……
加大投入力度不是一句空话,真金白银的经费是硬道理。据统计,80%的贫困县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发放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70%的贫困村落实了服务群众专项经费,99%的贫困村已建活动场所。
不仅人财物下移,工作重心也要下移。目前,各地学习借鉴浙江经验,落实省市县乡党委书记“四个走遍”制度,确保“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立下愚公移山志,誓拔穷根奔小康。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地震灾区到祖国边陲,历史的脚步一路跋山涉水,千万共产党员筑起坚强堡垒,带领贫困地区群众力拔穷根,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明前景已徐徐展开。